“基于显微受精的胚胎生物技术在藏系绵羊品种改良中的应用研究”项目为藏羊育种探索了新途径

2018-04-27

   4月13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杨其恩研究员主持完成的青海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基于显微受精的胚胎生物技术在藏系绵羊品种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验收。

  该项目将雄性半野血盘羊与雌性无角陶赛特羊进行本交,获得了生长发育性状优于当地藏羊的盘羊-藏羊-无角陶赛特三元杂交后代羔羊。但由于半野血盘羊野性大不易抓捕,且配种后受孕率低,产生羔羊后代的时间较长。为了获得数量多的三元杂交后代羊,以及避免对野生盘羊种群的干扰,本项目将半野血盘羊的单个精子,通过显微操作技术注射给无角陶赛特羊的卵母细胞,体外产生了三元杂交的试管羊胚胎,且单精注射后的早期胚胎发育率达到39.2%,成功构建了绵羊显微受精技术平台。另外,项目首次发现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协同促进绵羊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并揭示了CXCL1-CXCR4信号主要通过调控卵丘细胞的迁移和扩展进程,调控绵羊卵母细胞的核成熟,这为深入理解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发育机制并优化其培养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专家对该项目的实施及取得的结果一致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项目建立的绵羊显微受精技术平台为藏羊育种成功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为珍贵濒危动物种质资源保存、优良家畜遗传资源引进和高原地区家畜品种改良提供了技术支持。

 
图1 羔羊超排和显微受精技术体外产生的三元杂交羊胚胎 拷贝

 
图2 CXCL12-CXCR4信号轴促进绵羊卵母细胞成熟的作用机制